第10章 中國旅游詩詞、楹聯(lián)、游記鑒賞
第一節(jié) 中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規(guī)律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當世界上許多民族還處于原始、蒙昧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已發(fā)明了文字并用以記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進入文明時代。
漢字和漢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華歷史和文化的書面記錄。在世界表意和表音的兩大文字體系中,漢字屬于表意文字系統(tǒng)。延用數千年,至今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應該了解漢字的起源、發(fā)展、變化的相關知識。
一、漢字的起源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yōu)榱藥椭洃洝⒔涣魉枷?、傳遞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記事方法為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由于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人們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來記事,比如用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圖畫記事就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書畫同源,雖然繪畫促進了文字的產生,然而圖畫發(fā)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語言被廣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如太陽寫為“ ”,月亮寫為“ ”等。久而久之,人們約定俗成,類似于“ ”這樣的圖畫就介于圖畫和文字之間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而且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使得文字從圖畫中分離出來,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使人能夠認識,原始的文字就這樣出現了。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種初步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就是用寫或刻的方式留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來占卜,也有的用來記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為這時候的文字多是從圖畫文字中演變過來的。此后,漢字經歷了由商周時期的金文,西周后期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漢代的隸書,到唐朝的狂草、楷書、行書等的發(fā)展過程。
漢字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各自有著鮮明的藝術特征。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由此形成了中華文化獨有的書法藝術。
隨著印刷術的發(fā)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到了明代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印刷術發(fā)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fā)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后世稱為宋體,即現在我們的電子文檔所廣泛使用的字體。
二、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
漢字的發(fā)展,前后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體,其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演變一直在持續(xù),其總趨勢是越來越簡化,越來越符號化,越來越規(guī)范化、標準化。其演變規(guī)律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筆畫的線條化。從甲骨文到篆字的古文字階段,筆畫逐漸形成直筆和圓轉兩種。隸變以后逐漸形成筆畫勻稱、線條統(tǒng)一的楷體字的筆畫系統(tǒng)。
二是字形的符號化。漢字歷史上曾有“六書”造字理論,即把字形和字義聯(lián)系起來,以便于分析和理解漢字的讀音和意義。這種做法不是把漢字作為符號,而是將其作為表達意義的圖形組合來看待。隨著漢字的發(fā)展演變,特別是從篆書到隸書的“隸變”,從根本上打破了古代漢字的理據性近現代漢字,特別是經過簡化的現代漢字,已經徹底地符號化了。
三是結構的規(guī)范化。漢字經過長期的發(fā)展演變,逐漸由不規(guī)范變得整齊規(guī)范、大小一致、造型美觀。這種規(guī)范是印刷術發(fā)明以來,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字形的整理,改變了老宋體,確定了現代漢字的結構體系。中文信息處理的漢字點陣字模技術以及相應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通過電腦激光照排技術的推動,把漢字規(guī)范化的結構普及于家萬戶及世界各地。
四是字集的標準化。標準化是信息革命帶給漢字的新特點。由于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發(fā)展,促進了漢字“形、音、義、用”各方面的標準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字符集的標準化。比較重要的是《信息處理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與之相關的有《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表》 《現代漢語通用漢字表》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等。
中國旅游景觀中的摩崖石刻、碑林、匾額、楹聯(lián)等,皆是漢字作為載體在承載這些文化,因此了解并掌握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對導游及旅游服務工作非常重要。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協(xié)議退費]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導游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
導游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課程模塊 刷題模塊 專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