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
一、內容提要
問題解決、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
二、大綱要求
1.識記問題、問題解決、功能固著、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等基本概念。
2.理解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
3.結合實例分析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措施。
三、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影響問題解決及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的主要因素
難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節(jié) 問題解決概述
一、問題解決的含義
(一)問題
問題: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
一是給定的條件,這是一組已知的關于問題的條件的描述,即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
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tài)。
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研究者傾向于將問題分為兩類:有結構的問題或界定清晰的問題與無結構的問題或界定含糊的問題。
1.有結構問題
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
2.無結構的問題
已知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都比較含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達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問題解決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
1.目的性
問題解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總是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狀態(tài)。
2.認知性
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實現(xiàn)的,自動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雖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稱之為問題解決。
3.序列性
問題解決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即認知操作,如分析、聯(lián)想、比較、推論等。僅僅是簡單的記憶提取等單一的認知活動,都不能稱之為問題解決。
與問題類型相對應,問題解決也有兩種類型:
一是常規(guī)性問題解決'使用常規(guī)方法來解決有結構的、有固定答案的問題;
二是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綜合應用各種方法或通過發(fā)展新方法、新程序等來解決無結構的、無固定答案的問題。
★例,簡答(甘肅 2009年)
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
★例,名詞解釋(浙江 2008年)
問題解決: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
綜合有關研究,可以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分為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四個階段。
(一)發(fā)現(xiàn)問題
從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來看,發(fā)現(xiàn)問題是其首要環(huán)節(jié)。
(二)理解問題
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認知心理學將理解問題看做是在頭腦中形成問題空間的過程,問題空間是個體對一個問題所達到的全部認識狀態(tài),包括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以及由前者過渡到后者的各中間狀態(tài)和有關的操作。
(三)提出假設
提出假設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shù)慕鉀Q問題的操作步驟。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算法式和啟發(fā)式。
算法式即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舉出來,逐一嘗試。此種方式雖然可以保證解決問題,但效率不高。
啟發(fā)式即依據(jù)經(jīng)驗或直覺選擇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決問題,但不排除失敗的可能。
(四)檢驗假設
檢驗假設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確定假設是否合乎實際、是否 符合科學原理。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直接檢驗,即通過實踐來檢驗,通過問題解決的結果來檢驗。如果假設在付諸實施之后獲得了預期的結果,則假設就是正確的;否則,它就是不正確的。
二是間接檢驗,即通過推論來淘汰錯誤的假設,保留并選擇合理的、最佳的假設。當然,間接檢驗的結果是否正確,最終還要由直接檢驗來證明。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一)問題的特征
實際教學與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jié)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
(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jīng)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定勢與功能同著
功能固著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tài)、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例,簡答(甘肅 2008年)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
★例,單選(湖北 2009年)
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后,以后遇到同樣類型的問題還會采取先前的思維模式去解題,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b)
a.原型啟發(fā)
b.定勢
c.遷移作用
d.功能固著
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shù)量與質量
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3.重視知識間的聯(lián)系,建立網(wǎng)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